产品中心

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排行榜 2022年全国200所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总实力一览表
首页 > 产品中心 > 纺织行业
来源:米乐体育app官方下载ios版    发布时间:2024-02-29 21:28:36

  “智能科学与技术”是面向前沿高新技术的基础性本科专业,覆盖面很广。专业涉及机器人技术,以新一代网络计算为基础的智能系统,微机电系统(MEMS),与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各类智能技术与系统,新一代的人-机系统技术等。特别是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智能技术及其应用慢慢的变成了IT行业创新的重要生长点,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日趋明显,如智能机器人、智能化机器、智能化电器、智能化楼宇、智能化社区、智能化物流等等,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22年教育部公布全国6所普通高校成功备案“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80907T,专业修学四年。2021年全国8所普通高校成功备案“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20年全国34所普通高校成功备案“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19年全国96所普通高校成功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22~2019年,全国200所高校成功备案“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我国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占全国高校总量比例仍然较小。

  为了全面反映我国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教育教学总体规模、行业地区分布状况及发展水平,促进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2022年3月~4月,全国高校AI与大数据创新联盟针对全国已经开办、正在开办、即将开办“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0所普通高校进行调研,调研范围有高校自身的品牌影响力、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资力量建设情况、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和目标、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情况、专业教材开发与人员投入情况、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与运作情况、教学成果、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服务能力、教师接受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知识培训的人数与次数、举办智能科学与技术主题活动的次数及规格规模等10个方面,结合上述因素对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实力做综合打分、抽样调研,并最终以“排行榜”的形式向社会公布调研结果,以此服务国家智能科学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引领高校开展“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本次调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根据媒体公开报道资料及问卷调查反馈,将当前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总体实力分为四类:A类、B类、C类、D类。同时,每类分为三档, 其中,A类三档包括:A+类、A类、A-类;B类三档包括:B+类、B类、B-类;C类三档包括:C+类、C类、C-类;D类三档包括:D+类、D类、D-类。

  “A类”表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总实力总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之首。从排名结果来看,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分别排在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03年共同提出成立的,智能科学系的前身是北大信息科学中心和西电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由两校数学系、计算机系、电子学系等10个系(所)于1985年成立,主要是做机器感知、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在2003年提出,同年获北京大学和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于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之下的本科专业,主要是做机器感知、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等交叉学科领域的学习。本专业为理科专业,学制4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要求与目标是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以及心理生理等认知和生命科学的多学科交叉知识。本科毕业后能够在研发部门、学科交叉研究机构以及高校从事与智能科技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管理或教学工作,并可继续攻读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一类特色专业,是为了适应信息智能化发展的需求,把智能技术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该专业的目标是培育学生具备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理论、电子信息系统、计算机与互联网络、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与信息系统、智能信息领域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各类大型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管理系统、仪器设施等智能化的研究、设计、开发及应用的高层次、创造性科学技术人才;南京大学于2022年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南京大学面向未来智能化挑战搭建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集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与管理科学,从理论基础、工程化方法到智能化应用,一步步培养全社会需要的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专业高品质人才。同时,基于南京大学自身人才优势、平台优势及学科优势,重点打造AI与信息技术、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等五大学科群。

  “A类”表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总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包括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云南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南京邮电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河海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大学、上海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安徽大学、东华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安徽工程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上海电力大学等全国60所高校。

  “B类”表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总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第二,包括:西安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民族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山西大同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烟台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等全国65所高校。

  “C类”表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总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第三,包括沈阳科技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辽宁理工学院、莆田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成都师范学院、南昌工学院、洛阳理工学院、江西应用科技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安徽三联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池州学院、皖西学院、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等全国39所高校。

  “D类”表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总体水平位居全国第四,包括长春建筑学院、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合肥学院、三亚学院、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黄河交通学院、荆楚理工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等全国36所高校。

  这是迄今为止,针对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调查内容最全、规模最大、覆盖高校数量最多的排行榜,在年度会议上,将对上榜部分院校以及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教学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和科研成果的院校颁发荣誉证书,树立行业标杆,促进专业发展、鼓励学科创新。

  全国高校AI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简称高校联盟)是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54家高校、企业共同发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迄今为止,联盟发展会员300多家, 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联盟由一批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事业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全国性学术机构和服务平台。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孙霄兵担任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联盟理事长。联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国家网信办等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联盟主要工作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盟微信)

  全国高校AI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区块链专委会(简称:高校区块链专委会),是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网安、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4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70多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字社会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蔡维德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中心主任陈钟教授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区块链教育,为高校区块链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全国高校AI与大数据创新联盟新商科专委会(简称:高校新商科专委会),是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河北金融学院、天津财经大学、北京物资学院、西族大学、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2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6月28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100多家。高校新商科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新商科教育、推动高校新商科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为新商科教育提供专家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