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前途K50正式上市,68.68万元的补贴后售价以及纯电动跑车的身份让它非常关注,伴随知名度而来的,还有花了钱的人前途汽车的小疑惑。带着这些疑惑,EV知道与前途汽车董事长陆群就前途品牌、旗下产品以及未来发展等多个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陆群:2015年是前途汽车第一次参加车展,当时还是概念车的状态,也就是在那时候,产品进入投产策划阶段。一个产品需要四年(48个月)时间才能开发出来,在开发过程中有很多困难需要攻克。至于后续的产品,今年北京车展前途汽车还展示了另外两款概念车(前途K20 Concept 和前途Concept 1),这两个平台都在计划中。
陆群:我们从8月8日开始接受订车,之前为什么没做呢?因为跑车是有高度体验性的,需要试驾才能体验到这个车。我们的目标人群是事业上小有成就,对自己的职业有期待、有信心,对驾驶过程有掌控欲望,并喜爱开车的人,这样的人很多,但是跑车大多很贵,使这些人望而却步,心里的小火苗被压抑,我们大家都希望唤醒大家对驾驶乐趣的追求。
陆群:我真的没这个数字。一般每年卖两门两座的跑车也就是几千辆,前途K50就是这样一个产品,不是用来走量的,但从长远周期来看,前途K50是为后面产品定调、打基础的第一步。用户通过这一个产品,对前途品牌有咋样的认知才是最重要的。
陆群:可以说,在这个价位区间里,前途K50没有竞品。电动汽车的竞品是汽油车,所有做电动车的都是同盟军。本身就这么点份额,有什么可竞争的呢。我们面向的是用户群,在2800万买车的人里,真正想买电动跑车的是谁,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陆群:大概20多个亿。我们做了什么事儿呢?我们取得了发改委资质,工信部资质,建成了苏州工厂,建体验店,销售服务方面的店也在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方法,对于钱的分配各有各的做法。
陆群:跑车是一个小众市场,但绝对值未必小。比如你在小的市场中,份额占百分之五十,绝对值就不小了。现在的小众会不会以后都一直小众?我们不应该随波逐流,而应该预判下一个趋势在哪里。
陆群:前途之前和四维图新有战略合作,与国家的智能汽车网联平台合作。但因为还没有具体成果,所以就没有公开宣传。我们在智能驾驶上有我们自己的理解,智能驾驶一定是基于智能交通的智能,而不是单独一个车的智能,而中国标准的智能汽车,车车通讯,基础设施,V2X的各种标准才是重点,只有抓住标准才能进入未来的准入门槛,而不是眼前几个雷达,几个摄像头。
陆群:对充电持乐观态度,我们始终相信充电肯定会慢慢的方便。前途K50是给用户免费安充电桩的。我们目前没找到可持续的、好的技术来实现换电。当充电慢慢的变方便,换电的必要性也不是很大。这个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性的布局,一个车企可能很难承担,最好的情况就是我的车在任何一个充电桩都能充电,这才是真正方便用户的。
陆群:碳纤维的成本会一步一步往下走。技术在慢慢的提升,靠垄断保密是不可能的。我们愿意把技术进行分享,供大家共同进步。
陆群:前途K20会大量使用高分子复合材料,也会使用纤维增强树脂,并不全是K50上使用的碳纤维,有很大的可能是其他材料。至于后续的其它车,在其他细分市场里,对材料的选择会有一个综合的考量。
陆群:在品牌上我们是从头开始,品牌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历史积淀,但更重要的是产品好坏。做品牌是慢功夫,不是急功近利的,品牌不是打个广告让人都知道就是好品牌了,而是认同。无论在哪个细分市场,我们都会是这个细分市场的最高品质、最高性能。
陆群:很多品牌由下往上走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当初的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都是选择从低端向高端发展,结果遇到了瓶颈和问题,才有的WEY领克这些所谓高端品牌。其实在整个汽车发展史上,由上而下的品牌很多,比如奔驰就几乎没做过便宜的车型。只要依照自己的基础和整体消费环境作出正确的产品切入就可以了,确定了就按照这一个方向坚定不移的往下走。
陆群:我们在新三板上挂牌,每一笔钱都是透明的,能够最终靠财报看到。因为融资问题导致开发推迟是不存在的。汽车的开发需要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跳过这个步骤是不科学的。
从财务报表中能清楚看到前途K50的研发开销是很大的,收入主要是靠长城华冠的设计业务,亏损主要在新能源这块。我们在准备期、投入期,不能简单地用亏损来一言蔽之。现在前途K50已经上市,标志着一个靠新能源车收入的转折点,这需要一个过程,用户对产品、对品牌有一个认知过程。
陆群:前途品牌是从一线城市的消费者进行切入的,并在五个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苏州)率先建了体验店,会逐步下探,继续深耕渠道。
除了体验店,我们还会开为销售、交车、维修服务的店,比如北京金港的店要开。不会用体验店完成全部工作,线上也不会完全代替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