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非常清晰地展现了中国石化的产业链。我们将分部分解释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模式。
勘探及开发事业部生产的绝大部分原油及少量天然气用于本公司炼油、化工业务,绝大部分天然气及少部分原油外销给其他客户。
上图是中国石化的油气田分布图,2021年,中国石化全年原油产量279.76百万桶,其中境内产量249.60百万桶,海外产量30.16百万桶。
按境内原油产量换算比:1吨=7.1桶、海外原油产量换算比:1吨=7.22桶(每年不一样)计算。2021年,中国石化全年原油产量3940.28万吨,其中境内产量3515.49万吨,海外产量417.73万吨。下图中,每年海外储量均按当年换算比例进行了换算。
2021年,中国石油探明储量53.93亿吨,中国石化原油储量(石油储量和原油储量差距较小,忽略)2.46亿吨,占比4.56%,感觉占比好低,但是,数据就是摆在这里。
2021年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约65791亿立方米,中国石化天然气储量2394.47亿立方米,占比3.64%,还是好低。
这里作个解释,已开发储量的定义是:通过开发方案的实施,已完成开发钻井和开发设施建设,并已投入开采后计算的储量。并不是已经开发完的,大家别看到未开发储量这么 低,就担心是不是储备不足了,咱们还要看一下企业每年开采量,才能知道能开采多久,才能最终判断是不是储备不足。请看下图:
按照2021年产能计算,油田理论服务年限6.23年,天然气田理论服务年限7.05年。
中国石化持续勘探新油气资源,目前已经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渤海湾盆地取得油气新发展,所以,这一个方面是投资的人应持续关注的,根据公开信息,塔里木盆地油气储量石油80亿吨、天然气1万立方千米;四川盆地油气储量天然气新增1061亿立方米、渤海湾盆地天然气储量100立方千米。
本公司报告中的探矿权、采矿权数据关注意义不大。以上事项才是应着重关注的,请注意,如果是非公有制企业,则要认真关注该数据,这个是涉及到是否有采矿的权利的,是核心事项,只是本公司为央企,不至于出黑天鹅。
至于基本的产品生产的基本工艺及技术设备先行性,这个就不必要了,中国石化长期处在技术前沿,即使出现了,也可通过其地位收购或者打压,但是,如果是民营,一定一定要关注这个!如果不懂,那就关注它是不是已经正式批量生产,是否获得了客户的认可!这个非常很重要!绝对不可以听信消息,去赌企业能够生产能够履约,那些都是炒作。一句话,必须有证明。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教训,一家大型民企,与可口可乐已经签订了供货合同,实验室生产结果没问题,结果,有一个技术点在批量生产流程中始终没解决,最后导致企业倒闭。
所谓股票炒预期,前提都必须有确定性!要么是企业有确定性的历史,要么,是你懂,明确你投的企业没问题,千万记住!否则就是赌博,赌输也在情理之中。
关于这个炼油生产技术、流程,没有必要分析,好比买个高压锅,你只要知道它好用就可以了,不必要非要去知道原理。能明确的一点,中石化受益于其化工技术优势,较早完成了国4标准的技术升级,这是其核心竞争优势,这一个方面我不去阐述,会造成争论。在这个环节,我们关注一下产能即可。
***要声明一点的是,不管是中石化还是中石油,因为销售的车用汽油均要符合GB17930《车用汽油》标准及GB18351《车用乙醇汽油(E10)》标准。标准规定,汽油密度一般在0.720-0.775g/cm³之间。密度一致的汽油,耐烧程度基本是相同的,所以,两位大佬所售车用汽油而耐烧程度几乎是一致的,微小差别就看个人喜好了,网上那些吹毛求疵的争论不要理会,因为在投资角度实在是没有纠结的必要。
国4: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即国Ⅳ,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
国4标准:硫含量不高于50毫克/升,锰含量不高于8毫克/升,烯烃含量28%;
国5:2013《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Ⅴ阶段)》,即国Ⅴ,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国5标准:硫含量不高于10毫克/升,锰含量不高于2毫克/升,禁止人为加入含锰添加剂,烯烃含量24%;
国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Ⅵ阶段)》,即国Ⅵ,自2020年7月1日起实施。
国6标准:硫含量不高于10毫克/升,锰含量不高于2毫克/升,烯烃含量18%(2022年12月31日止),15%(2023年1月1日起执行)。1、汽油车每行驶一公里排放的一氧化碳不能超过700mg;2、汽油车每行驶一公里排放的非甲烷烃不能超过68mg;3、汽油车每行驶一公里排放的氮氧化物不能超过60mg;4、汽油车每行驶一公里排放的pm细颗粒物不能超过4.5mg(详细信息可自行百度)。
根据报告数据,2021年全年加工原油2.55亿吨,而全年原油产量仅3940.28万吨,外购比例粗估为84.55%,原油外购需求高。
2021年生产成品油1.46亿吨,其中汽油6521万吨、柴油5985万吨、煤油2115万吨,化工轻油4541万吨。各年度的炼化数据如下图:
经过炼油环节后,成品油可以直接销售,而化工轻油,则转入下一个生产环节,生产化工产品。大家记住上述标红的产能即可。
注意两个指标:轻油收率:73.83%、综合商品率94.65%,近三年均基本持平。
轻油收率:轻油收率由汽、柴油产量占外购原料的比值表示,表示公司制作汽柴油的能力。
综合商品率由公司制作的可销售产品量占外购原料的比值表示,表示企业装置运行效率,比值高则表示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好,盈利能力强。
中国石化生产的化工产品最重要的包含: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合成纤维。
乙烯,“石化工业之母”,重要的有机化工基本原料,几乎所有塑料产品的生产原料,在农业上也有重要用途。虽然国内炼油产能过剩,但我国化工产品需求旺盛,预计未来10年塑料、橡胶及其下游制品需求,仍将长期保持比较高增长率。乙烯自给率严重不足且逐年下滑,一直处在依赖进口的状态,2018年自给率87%,2021年下滑至64%,2021年,我国乙烯产量2825.7万吨。故企业的乙烯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其中,合成树脂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一类高分子量聚合物,最重要的应用是制造塑料。为便于加工和改善性能,常添加助剂,有时也直接用于加工成形,故常是塑料的同义语。合成树脂还是制造合成纤维、涂料、胶粘剂、绝缘材料等的基础原料;
合成橡胶,广义上指用化学方法合成制得的橡胶,一般在性能上不如天然橡胶全面,但它具有高弹性、绝缘性、气密性、耐油、耐高温或低温等性能,因而大范围的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以及日常生活中;
合成纤维,是将人工合成的、具有适宜分子量并具有可溶(或可熔)性的线型聚合物,经纺丝成形和后处理而制得的化学纤维。通常将这类具有成纤性能的聚合物称为成纤聚合物。大范围的使用在编织物制造,比如服装、纺织品。2021年全国合成纤维产量为6152.4万吨,同比增长9.1%,产量持续增长。
上述产品,不过多做多元化的分析,因为从财务分析中,我们已得出了结论,每33天左右,中国石化的产品就销售一空,9天左右,应收账款就全部收回,如果这都不能说明企业产品的产销两旺,那我就不知道用其它什么言语了。老样子,送上上述产品的各年产量数据图:
成品油销售由中国石化下属的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经营,下设40个子分公司,销售网络主要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截止2021年末,自营加油站30725座,品牌联营加油站30725座,共计61450座,近三年基本无变化,单站年均加油量3720吨/站。
我们注意到,中国石化的销售模式关键词为:“互联网+加油站+便利店+第三方”新模式,加快油氢合建站和加氢站建设,构建“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供应和服务格局。这段话代表了中石化成品油销售及其新能源发展的现在与未来。
(1)、汇率因素。中国石化大部分原油自境外采购,且无定价权,以美元价格为结算标准,但是境内销售时则是以人民币结算,汇率的波动本质上对企业的利润会产生冲击;
(2)、根据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我国成品油定价方法主要采取成本加成法,受国家管控,受上限每桶130美元,下限每桶40美元限制,80美元-120美元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到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40美元-80美元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
(3)、税负原因。2021,财政收入20.25万亿,中石化缴纳税款2823亿,占比1.39%。成品油价格结构中,48%左右为各种税费。
2021年,采购原油、产品及经营供应品及费用为20767亿元,其中采购原油费用6895亿元,按上文(2021年全年加工原油2.55亿吨,而全年原油产量仅3940.28万吨,外购比例粗估为84.55%)计算,外购原油量为21559.72万吨,单价为3198.09元/吨(请注意年度报告P18页:(2)经营费用-采购原油、产品及经营供应品及费用-2021 年外购原油加工量为 21,255万吨(未包括来料加工原油量),同比增长 7.9%;外购原油平均单位加工成本人民币 3,244元/吨,同比增长 33.3%。),我的测算绝大多数都是吻合的。
下游情况,大家关注的,也是我在报告(一)中提到放在后面分析的,新能源汽车对汽油、柴油的冲击,在这里做一个分析。
这里涉及几个问题,第一,锂矿资源有多少,能生产多少锂电池;第二,未来的新能源车是否是锂电池车;第三,假设现有汽车全部换成锂电池车,对加油站冲击有多大。分析完了,答案就出来了。
公开数据,我国锂资源储量70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3.21%,那就是5299万吨,另一种说法是全球8000万吨。
但是,同样根据公开数据,目前每年大约消耗243万吨锂,预计使用年数的限制在21.81年-32.92年之间。随着新能源车的爆炸式增长,未来的消耗不用过细地计算,也知道要迅速大于243万吨/年这一个数字,且逐年暴涨。这样的话,即使现在全力发展锂电池回收,恐怕锂电池车的前景基本是能预见的。
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只会是一个过渡!因为照此下去,锂的消耗速度要远快于石油!我无意去争论,数据就摆在这。网上还有一些专业的分析,你们可以自己看看,比如《锂危机可能比石油危机到来更早,评魏建军押注氢赛道的时代远见》、《电动汽车要多少碳酸锂和钴?|朱校长专栏》,言简意赅。
第二,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锂电池新能源车仍会取得迅猛发展,但是,它的占比绝对数仍是有待观察。能确定的一点是,从保有量来看,燃油车仍是主流。随技术方面的突破,通过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车的趋势不会改变。
第三,如果现有汽车全部换成新能源车,则会对现有的成品油销售模式形成颠覆性冲击,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企业在逐步地转型,这个转型是缓慢的,渐进式的,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判断对其盈利及未来。
*如换成充电桩,首先是单辆车充电价格有限,其次,场地需巨幅扩容将增加公司运营成本,再次,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使得企业盈利延后,依照我们近几年对固定场所充电桩项目的测算,这些项目均需巨大的营业面积,考虑到折旧,基本是在8年后实现盈利。
中国石化经营正常、稳定,产销两旺,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将持续保持化工、成品油市场龙头地位;
企业财务谨慎,未见明确风险事项,2022年利润预期请注意扣除42.57亿预期负债;
预期主要是下游对化工产品的需求,化工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收益上升;新能源汽车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产生的微量负面影响,后期将逐步加大;氢能源仍处于投资期。
企业一直有优秀的分红率,是一家优秀的分红型投资标的,目前处于明显低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