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方面介绍了中关村论坛的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情况。自2017年启动以来,大赛吸引了海内外15000多个前沿科技项目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为219家公司可以提供8亿多元支持,发展成对外交流的高水平国际前沿科技竞技平台。
这次的第七届大赛首次设立北美洲、欧洲、亚洲、港澳台等4大境外赛区,共征集境外74个国家和地区的1280个项目,数量是上届境外项目4倍,境外项目占比超40%。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为参与引领全球科学技术和产业变革的前沿技术竞争,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于2017年创设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旨在跟踪前沿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按照“全球邀约、自由探索、公开路演”的方式,遴选拥有国际领先前沿技术的企业和团队,打造高水平前沿科技展示交流平台,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建设。大赛得到了科技部、工信部、中科院等部门支持,组建了由刘忠范、李开复等10余位院士及国际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
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徐剑表示,自2017年启动以来,大赛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与云计算、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与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吸引了海内外15000多个前沿科技项目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600多个优秀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脱颖而出,累计为219家优质前沿技术公司可以提供8亿多元资金支持,并精准提供场景需求对接、投融资、空间落地、创业辅导等系列配套服务。目前,已有15家企业在境内外长期资金市场上市,61家企业成长为全球独角兽企业。作为中关村论坛的赛事板块,前沿大赛已发展成为对外交流的高水平国际前沿科技竞技平台。
这次的第七届大赛以“开辟前沿新赛道 培育发展新动能”为主题,于2023年5月28日启动,全球8大赛区共征集项目3164项,按照“全球邀约、同场竞技”的原则,经过59场区域赛和领域赛,遴选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10个领域的“中关村前沿科技TOP10”,其中22个优胜项目进入全球总决赛争夺冠亚季军。
与往届大赛相比,第七届大赛在全球参与度、前沿引领作用、奖励支持力度和精准服务能力等方面,有“四个提升”。这次大赛全球参与度逐步提升,首次设立北美洲、欧洲、亚洲、港澳台等4大境外赛区,覆盖了全球主要高水平科学技术创新区域,共征集境外74个国家和地区的1280个项目,数量是上届境外项目4倍,境外项目占比超40%。
这次大赛前沿技术引领态势逐步提升,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设置了10个新兴起的产业领域,其中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创新活力最强,参赛项目占比超25%。参赛项目涵盖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信息、光子计算、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可信AI等将近120多个细分赛道,涌现出一大批国际领先的高水平创新成果。
大赛奖励扶持方式逐步提升,奖金赞助总额近400万元,36家次获得各领域TOP3以上荣誉企业均取得奖金,相比去年均翻了一倍。财政补贴力度和方式也更为丰富多样,通过中小微研发补贴、前沿技术企业专项补贴、空间落地补贴等多种方式对有意愿来京发展的获奖公司进行支持。此外,今年还跟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重点实验室等设立了1000万创新基金,拟在获奖企业里挑选10家企业支持其进行技术探索。
精准服务能力也逐步提升,大赛建立“接续服务、助推成长”机制,市区协同构建体系化的投融资、空间落地、市场对接、政策宣讲等多方位服务体系,吸引超过500家创投机构线上或线下参与路演活动,组织了9场空间对接活动,与35家参赛公司进行一对一需求对接,已经有5家公司实现在京落地。
视觉技术一直在追赶人类的眼睛,而光谱成像技术能超越人眼,是下一个蓝海市场。与光科技方面在会上介绍,其基于计算光谱技术,完成了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全球首款可量产的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基于该技术,其建立了两条产品线,复虹光谱传感和斓彩光谱成像。
复虹光谱传感致力于为消费电子、AIOT及通用行业客户创新应用提供高精度、小微型化的光谱传感产品,具有高集成度、低成本的特点,适用于便携、手持或小型化设备,赋能客户实现光谱传感分析类应用开发。
斓彩光谱成像,致力于为消费电子、AIOT及通用行业客户创新应用提供快照式、小微型化的面阵光谱成像产品。与传统的棱镜色散、光栅衍射或干涉分光的光谱成像产品不同,其无需众多精密器件的组合和分光所需的固有光程,大大减小体积和成本,在消费电子、机器视觉、数字农业、智慧医疗、环境等诸多领域的创新应用上有着非常大发展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与光科技2021年参加了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并获得了总决赛亚军,2022年到2023年,先后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和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质认证。
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提供的一系列培育体系,正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参加前沿大赛,有效提升了与光科技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截至目前,与光科技估值十余亿元,累计融资数亿元,引领了计算光谱芯片技术的商业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