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由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联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第一届光伏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应用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圆满举办。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上海电力设计院等科研/认证单位、广东仁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南京聚发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沃莱新材料有限公司等材料、装备和生产企业,隆基绿能、阳光电源、通威太阳能等光伏企业受邀出席。
领导致辞环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刘译阳表示,随着光伏市场应用持续扩大,光伏应用场景不断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光伏+”模式也在不断拓展,海上光伏、水面光伏等光伏应用新场景相较于地面光伏电站对于光伏支架、边框的防腐蚀性、耐候性、轻量化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复合材料的光伏组件和支架产品来替代传统的金属材料,已经迈出从产品研制、测试到产品出货的坚实一步。同时指出,光伏复合材料的推广是值得企业关注的问题,要增强复合材料及制品的应用。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行业发展部副主任王青从晶硅太阳能电池产业链、应用市场、光伏产品出口情况等方面对光伏行业发展形势及未来进行了分析。表示,我国第一季度光伏行业实现“开门红”,光伏装机量、制造端产量、光伏产品出口量均是稳步增长,总体表现十分亮眼。但我国光伏行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欧美等国对我国设置贸易壁垒,二是全球产能过剩,未来或许中国光伏制造开工率将一下子就下降,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内部“扩产量级提升”,各地方、公司竞争程度加剧。当今气候恶化速度加快,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迫在眉睫,全球能源转型需要采取更加大胆的措施。
水利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技术主管吴慕丹对海上光伏电站发展前途做多元化的分析。讲到,截至2022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容量达到39204万千瓦,已连续8年稳居全球首位。海上光伏有关技术不断突破,电池效率不断的提高,造价持续降低,融合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中,我国确权海上光伏用海项目共28个,累计确权面积共1658.33公顷。但同时面临着降本增效的压力,场址资源趋紧且海域建设条件复杂,用海审批受制约,工程设计施工难度大。建议相关能源主管部门加快推进规划,明确用海政策,加强要素保障;企业与研究机构提高技术创新、统筹发展强化安全保障。
此次会议还从光伏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应用研究和产品研制,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制品在光伏产业的推广应用和现状问题,解决光伏支架/边框面对海上、水面等光伏应用的新场景和新需求,开拓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更多应用场景等主题进行了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