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认为:我们应该需要先了解什么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再来说,能为公司能够带来什么。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认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作的完整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
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作的完整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至于说能为公司能够带来什么,这时候,我们该了解下“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这个词的起源以及发展历史。
1、日本在1990年4月所倡导的“智能制造系统IMS”国际合作研究计划。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共同体、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参加了该项计划。该计划共计划投资10亿美元,对100个项目实施前期科研计划。
2、毫无疑问,智能化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在制作的完整过程的所有的环节几乎都大范围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能用于工程设计,工艺过程设计,生产调度,故障诊断等。也可以将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技术等先进的计算机智能方法应用于产品配方,生产调度等,实现制作的完整过程智能化。
而人工智能技术尤其适合于解决特别复杂和不确定的问题。但同样显然的是,要在企业制造的全过程中全部实现智能化,如果不是完全做不到的事情,至少也是在遥远的将来。有人甚至提出这样的问题,下个世纪会实现智能自动化吗?而如果只是在企业的某个局部环节实现智能化,而又没办法保证全局的优化,则这种智能化的意义是有限的。
3、2015年9月10日,我国的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布了2015年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有46个项目入围。这些项目包括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智能机床试点、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航天产品智慧云制造试点、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申报的化肥智能制造及服务试点等。
46个试点示范项目覆盖了38个行业,分布在21个省,涉及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6个类别,体现了行业、区域覆盖面和较强的示范性。沈阳机床也是本次金属切削机床行业中入选的企业。
4、工信部在2015年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主要是直接切入制造活动的关键环节,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注重试点示范项目的成长性,通过点上突破,形成有效的经验与模式,在制造业所有的领域加以推广与应用。
5、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会议上表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常态下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而推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件新生事物,这需要一个不断探索、试错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为此,“要用好试点示范这个重要抓手。
6、2018年12月27日至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对2019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涉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信息消费、5G等领域。会议提出,瞄准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打造两化融合升级版。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继续开展试点示范和创新发展工程,深入实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程,研制推广国家智能制造标准。
推行AI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挂帅”机制。抓好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试点,促进工业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再根据别的方面的信息渠道获知,工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可以为公司能够带来巨大的价值,大多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产品质量:工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通过生产前预防、生产中监控和生产后分析等质量管控方法,来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实现精益生产:工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通过触发式自动数据采集,减少录入环节,为各级生产管理人员提供所需实时生产数据。
实现生产透明化:工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通过实时采集生产信息,全方面了解生产进度,消除生产管理“黑箱”,实现生产的全透明化管理。
提高生产执行能力:工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使用先进的制造物联技术,规范管理、将车间生产的“黑箱”透明化,提高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利用生产线上的数据能轻松实现很多形式的分析,包括设备诊断、用电量分析、能耗分析、质量事故分析(包括违反生产规定、零部件故障)等。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使用这一些大数据,就能分析整个生产流程,一旦某个流程偏离了标准工艺,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快速地发现错误或者瓶颈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