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听高管谈管理】周海燕:中国“智”造新材料
首页 > 新闻动态 > 技术专利
来源:米乐体育app官方下载ios版    发布时间:2024-02-14 10:59:07

  新材料因具备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新材料的应用也十分普遍,从军工到民用,都可以大量使用,因此政府也慢慢变得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这样的领域也得到 很多投资者的关注。

  青岛集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落户在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新企业,他们主要研发、生产的就是新兴材料尤其是战略性新材料,到2016年年底,这一个项目在胶州落户仅有半年时间,他们就先后获得了9项发明专利。

  今天的听高管谈管理节目,记者专访了青岛集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周海燕,她是黑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青岛红石极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集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周海燕曾经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多年,采访中,她谈到了自己回国从事新材料产业的初衷,这个行业目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她和团队所希望实现的目标,以及她对平台型企业的思考。

  因为这个行业重要,前景广阔。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有3个资源、信息、材料,材料其实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周海燕早年在中国人大读经济,之后从事房地产,因为觉得专业相关知识欠缺,又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建筑,之后做了两年城市规划、建筑规划设计,再后来,阴差阳错进入了投行。

  她回忆说,对个人发展来说,投行是很好的平台。执行一个好的项目,了解整一个流程本身、甚至陪伴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产业长大,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当然,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所经受的压力非常大,是很多其他工作无法相比的。压力大、强度高,投行工作忙忙碌碌,但实在是很有趣。会接触各种不同的行业和企业,也接触与之相关联的各种各样的人,慢慢会明白经济周期、行业特性、企业和企业之间巨大的差异、以及因为这种差异带来的不同的发展路径,商业上那些枯燥的数据、模式逐渐变得明晰,成了有趣的点,然后把这些点穿起来,有可能就是价值不菲的“珍珠”。

  通过自己的工作,完成这样的“作品”,会非常有成就感。如今回国创业,周海燕似乎正是在穿起这样一串珍珠,她多年在国内外经济领域的从业经历,对产业的深入了解,都为她的创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所有产品(军工产品、军舰、飞机)都是需要材料的,有好的材料才可能有好的产品,这个材料是基础材料。在基础材料之上不难发现无限的应用,因为是复合材料,不同的复合方式、复合工艺、复合原材料,就会出现不同的产品,当时我们准备投这一个项目的时候也是看重了这一个项目面对的大产业、大行业未来大市场的发展机会。

  基本上基础产品目前是没问题,但是跟世界的高精尖的最先进的技术现在还需要一些时间,毕竟这个产业,这个行业前些年包括到现在对中国依然是禁运的,国外依然对自己的装备、技术都是封锁的,垄断的。

  他们大概发展了十年了,也很新,但是他们的整个市场的应用已经完全打开了,包括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深海采油(原油方面)应用、建筑方面应用、航空方面(航空发动机)的应用都已经早就开始了,我们在这方面特别是在市场应用和产品的技术应用方面还需要下很大的力气。

  这方面的差距有两个,一个是装备(设备)另一个是工艺,目前为止一条复合线同样宽度的国外的售价是我国的十倍,在工艺方面新材料可经过热模压之后直接作为汽车的配件或者部件来使用,而国内在这方面是有欠缺的,我们去年提供了一部分板材给国内的一个主机厂,它的成品率只有10%还是偏低的,在模具和工艺上还是有欠缺的,现在真正的技术缺陷或者是技术落后的地方在装备和工艺上,特别是市场应用上。

  我们前期的时候整合了一部分国外技术,整合之后后续的装备和工艺目前是自主研发。

  对。刚才您看到的碳纤维一开始的时候全部是国外的技术,后来发现这个技术壁垒有没有很好的方法攻破,因为他们政府对这些供应商是有要求的,产品卖到中国以后具体用在啥地方,如果是与军工有关系或者靠近军工的地方是不会卖给我们的,但是这样的产品的应用很广泛,不可能完全隔绝某个领域,所以这些必须要自己做,我们现在整个碳纤维的热塑性复合材料研发,就是从材料到成品全部是自己的已无国外技术了,从初级加工到后续我们已完成了。

  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是发展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及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同时在建筑、通信、机械、环保、海洋开发、体育休闲等国民经济领域有广泛用途,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发展趋势中独占三项。

  一张1.5毫米厚度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片,重锤实验中以15公斤力猛击,材料片只出现了轻微折痕。这是去年年底,在青岛集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的一项产品性能测试中,试验根据结果得出他们的这项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

  技术人员介绍说,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片材拉伸强度是普通钢材的2-3倍,密度仅为钢质材料的1/5,铝质材料的1/2;普通板材抗冲击能力为传统玻璃钢的5倍以上;防弹性能为同等厚度的凯夫拉纤维板的40%以上但是成本却不到其20%,因此拥有更强的性能,更轻的质量,更高的耐腐的能力和抗冲击能力成本却更低。我们大家常常能看到的厢式货车,以前都是金属车厢,自重5吨多,换成这种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蜂窝复合板后自重3吨多,减轻了2吨的自重。性能强而质量轻是这种新兴材料的一大优势。

  2016年,集威公司隶属的G-WIT新材料产业集群获得29项发明专利,其中青岛集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获得9项发明专利。

  比如我们的加热部分原来从德国进口1米16元,目前在国内是1米1.6元,只有十分之一,成本有很大的下降。

  因为产品的应用方向有三个,一是交通运输,最重要的汽车轻量化,二是高压管道、复合材料管道,三是军工和国防用品。基本上军用民用都有。

  未来市场非常广阔,而且面对的是大产业大行业,不是一些小的东西,而是基础材料。

  在产品展厅,记者还见到一种用于军工领域的新材料,技术人员介绍,这种新材料有很强的抗冲击性,美国在伊拉克战争时就使用这类材料的装甲板做战备营房。被子弹击中时,板材可分层来吸收能量阻止子弹,弹片会完全被纤维封闭。一张张薄薄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带材,一块块厚度不一的复合板材,通过跟木、铁等材料再次复合,便可以变幻成适用于轨道交通、船舶、家具、建筑、石油钻井平台等领域的新型材料。随着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家电绿色环保等方面要求的提高,复合材料应用场景范围将越来越大。

  我们基本上去到客户那里碰到的永远是我们这两家企业,而且这两家企业有一家是上市公司,它的主营业务是改性塑料,碳纤维只是他的附带的产品。

  其实就是纤维材料,连续纤维做了增强是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热塑是指工艺相对热固而言,热固俗称玻璃钢,碳纤维是玻璃钢的替代产品,在欧洲和美国玻璃钢的生产早就关停了,不可以再生产它对环境的污染,玻璃钢没有很好的方法降解就是说坏掉之后只能处理掉,但是碳纤维是能回收循环利用的,所以在美国的发展是比较快,是环保材料是绿色材料。

  在他们大的产业格局中,青岛集威只是一小部分,但却是很重要的一个衔接上下游的环节,而不单单是单纯的生产环节。

  在这个大的产业布局里面,我们的产业布局是从整个新材料的产业链、研发技术、设备研发到产品生产然后应用研发到市场应用,因为有了市场应用后续我们才布局汽车产业以及管道、管廊是生产企业,包括后续的军工这方面。青岛集威目前正在做军工体系认证,也准备做这方面,在整个产业链里面青岛集威是很重要的一环,是属于产品生产,所有的技术要落到生产上,落到产品上,青岛集威是在中间衔接上下游的一个企业。

  目前新材料这种产业在国内可以说是方兴未艾,但是发展的比较乱,比较慢,国内做新材料的企业大约有5000多家,做的比较好的大概有400多家,略成规模的也就是十几家,而且规模不是出现平台型企业。比方说在国外一个汽车生产厂商需要改良一款新的汽车,我只需要把需求告诉一个企业,这个企业很可能全部替我完成了,但是在国内是不可能的,要找到好多家企业一个一个的测试看哪家企业好一点,现在整个新材料产业目前还没有型成规模大家是比较散乱的,新材料这个行业跟别的行业不太一样前期的研发投入特别高,作为名营企业来讲很多时候是支撑不了这样高投入和研发的,在这成规模的400多家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大概占300多家,国企占100多家,在这个行业和产业需要一个整合需要大的发展有助于平台型企业。

  曾经有行业内的人说过,比如说一个汽车厂家或者某一个大的工厂需要什么样的东西,直接给一个平台公司平台型的企业就可以直接完成,现在这方面是欠缺的,集威争取做一个平台型企业,所以这就是我们的产业布局会做的链条比较长我们想做平台型企业。

  如果做到了,就咱们这个新材料行业来说非常难嘛?刚才您说全国有5000多家企业,没有一家公司包括大型国有企业,等于说只能是各做一块?

  平台型企业第一个要做研发技术,第二个要做生产,第三个要做应用研发,把这三个方面整合成一块以后才能形成一个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很多合作的合作方能找到想要的东西,有的需要技术能搞技术合作,有的需要产品能进行产品生产,有的需要下游的产品应用可以迅速的提供产品应用的方案,所以平台型企业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不一定非得是提供自己的产品有可能可以整合其他的资源,迅速的帮企业把他需要的东西找到,不远的将来要做成这种平台型企业,如果实现了目标的时候会是怎样的理想的状态。

  比如说汽车厂需要出一款新车,这个车有很多要求,它的地盘或者是整体车身减重,造型会比较特殊比较特别,要迅速做造型,还可能会有其他的特别的条件和定制车型,这些要求能迅速完成迅速达到,这就是整合了很多资源,在这里面不是一个企业一个研究所一个研究中心能做出来的。

  也就是说我是这个汽车制造商、生产商我只要把我想的告诉您,我希望实现怎样的一个理想状态,您就可以尽最大可能来满足这个客户的需求。如果这个材料是客观上没法实现呢。

  如果是不合理的或者是客观上暂时没办法实现的那它肯定有替代方案,双边的技术人员沟通是可以用别的方案来替代这个没办法完成的任务的。

  那能不能理解,比方说我是生产制造商我自己就做出东西来了,而是上下游的平台型的企业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只有这样的方式一个企业的发展才会路宽路广,如果只会做一样东西,客户提了新的要求做不了了怎么满足市场的需要。我们从始至终在讲产品从工厂产出这叫产品,卖到市场上实现价值才叫商品,这是产品到商品的一个过程,平台型企业能够说是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作用。

  特别是实体类的平台型企业肯定是非常少,这几年互联网的发展让互联网行业出现了非常多的平台型企业,比如淘宝、阿里巴巴、京东他们也在从商品到物流,从物流到金融,从金融到服务都在做,但是实体产业这一块的平台型企业是少的,因为这种生产型的平台型企业要提供的东西包括要素、技术、生产加工、产品应用、市场的整合能力是不容易的,实际上真正好的企业目前是两类,一类是专经营某一个领域的在全球做的最好,比如说做高铁的螺丝,日本的一家公司,它的螺丝不会因为高铁列车的高速震颤松动这是全球唯一的,在做板材的时候发现表面一层覆膜,日本和美国的就不一样,美国的可以坚持10——15年不变色,日本的可能时间会更长,日本的大概1平方米300元——400元,而美国的可能30元——40元,所以里边的技术上的含金量是完全不同的,价值也完全不一样,这是一种企业,这个企业永远经营一个东西,做到最好就是专一型企业。另外一种就是平台型企业,既不是专一的也不是平台的这个企业的未来发展往哪个地方走是能提供更多的产品,还是能提供更多的服务,还是能提供更精尖的产品,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所以企业的发展中是应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的。

  当然更理想的是我的产品得到创新同时又能做到平台型企业,这个的小螺丝奥秘在哪儿呢?

  如果我知道奥秘在哪我就去做了,还是技术啊。所以我们这几年也在讲究工匠精神,对一个东西做到最精最专一做到最专业,我们还欠缺这方面,它包括材料、整个的设计、整个的工艺都不一样,我们的基础工业这些年浮躁了,欠缺这种踏实的工匠精神,我们一台设备他的配套供应商大概有50家,每个配套供应商过来看到东西是不一样的差别非常大,比如说你买了德国的东西里面一个小部件3000元但是能用10年不会变不会有任何的变化,国内的最多就是3年,3年以后就要换新的这就是问题所在,还是相对浮躁,看看中国的发展我们30年可能走了别人100年走过的路,难免我们一定要要走的很快,很快的过程有很多的细节可能顾不上,当然现在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包括政府、管委会都是在补课,把我们前些年走的非常快的一些地方,补不上的我们慢慢再补上,我觉得中国的发展未来也会走到那一步,其实每个国家包括德国,劣质品的一个代称很多年前但是现在德国变成了一个‘德国制造’,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听是德国的这样的一个东西品质一定很好其实是有一个过程,我觉得我们也有一个过程,我是对中国的工业非常的关注,因为‘中国制造’是一个全产业链,我们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像中国,所以开句玩笑就是在中国只要提出来一个东西,肯定可以造得出来,不管品质如何但是能造出来,这说明我们的工业体系很完整,我们仅欠缺了别人发展过程中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做事,包括国家现在无论是从税收,从每个方面来支持这种时机产业的发展,其实我们想寻求的是未来的这种‘中国制造’‘优质中国’。

  目前,订制化生产是青岛集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个特色,比如客户对阻燃系数、防滑系数等方面提出要求,公司就会从原材料、加工工艺等方面不停开展实验,最终做出客户满意的产品。订制化生产模式和周海燕所说的平台型企业,是相辅相成的。

  青岛集威是一家生产企业,但是按照他们大的布局,不单单是单纯生产新材料,而将是从研发技术、设备生产到产品应用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目标是打造自己的产业链,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集群。

  青岛集威的落地到现在为止这一个项目是获得了很多支持,包括管委会和市长。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小的企业,刚刚起步的企业,他们看到一些技术一些关键性的东西,期待这种企业往前走往好的地方去发展,其实青岛集威是非常感激的,当时落地的时候我们上海的技术中心起步在做基本上还是什么都看不到的,然后领导感觉下决心把青岛集威引进开发区,而且给出了非常好的政策,也是整个国家支持实体产业、实体经济的一个微缩的表现,整个中国现在开放了以后特别这两年国家对这种军民融合,产融结合重视,现在涌现出很多的新经济体,自己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又有自己的核心市场。